農藥一路發20085期 (2002/01/02)        主編: 方麗萍  

主題:  台灣農業因應WTO的積極與消極


 

台灣在入世前很多的報導多在消極面著眼, 農民的失業問題, 國外農產品品質及價格的競爭等等, 我國的農業在WTO的衝擊下將大勢已去. 曾幾何時, 政府態度急轉彎, 一系列的正面報導, 成立『台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號稱讓農業積極轉型, 捉住契機進軍全球市場. 在一個未知數甚多的衝擊, 農民對大環境的認知又是如此薄弱, 政府應當對整體環境深入評估, 從基本面改善農產品的產銷制度, 輔導農民. 不應過份消極之餘, 亦不可過份的樂觀, 誤導農民, 令農民承受更大的傷害. 政府的政策是主導市場的大力量, 應實在的報導與分析, 才可以真正將危機化為轉機, 讓台灣農業在WTO下不是大嬴家, 最低限度亦不是個大輸家. 特節錄一些國內外的相關片段, 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台灣農業的未來發展.

 

() 根據中國農藥周刊報導『台灣農民多懼WTO當局改變宣傳政策』

台臺北訊,台當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委李健全強調說,臺灣加入WTO後的農產品市場將是現有的三百倍大,臺灣農業應有攻擊性策略。然而,在長期危機意識的政策宣傳下,臺灣農民對WTO弊大於利的刻板印象,已成爲農業發展阻礙。 李健全指出,島內農民對WTO的危機或憂患意識來自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媒體報道充斥著WTO衝擊論的負面影響,此外,農委會對農民入世的宣導方面,也以灌輸危機意識爲主,以促其行爲模式改變,或配合當局政策。 李健全表示,目前農委會已改變政策,將加入WTO視爲農業重新出發的契機,倘若臺灣農產品能掌握全球市場,加入WTO不但不是衝擊,反而是機遇。舉例來說,臺灣的楊桃今年在上海打開銷路,價格比臺灣本地賣得的還好;雲林生産的蒜球以精美的包裝銷售往加拿大,也獲得好評。 據台當局農委會評估,臺灣80萬農民中的90%是兼業農民,面臨加入WTO,臺灣只有專業農民才具備競爭力。 島內人士指出,走向精致化的小而美農業,朝向附加價值高的農業發展是臺灣的唯一出路。(中國農藥周刊 2001.1.26)

 

() 台灣水果珍品無懼挑戰

台灣地理位置優越, 四季水果產量豐盛, 面對台灣未來加入WTO之後, 台灣水果產業發展方向為何,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施昭彰, 說名『全球生鮮高價水果產品市場』為台灣水果未來進軍國際可發展之優勢.

 

施昭彰指出: 為因應加入WTO後之新形勢, 台灣水果產業發展必須有前膽性, 先驅性, 整合性之因應策略, 以目前政府及人民間之有限資源, 應針對未來具發展遠景的重點產業, 挹注較大比重的人力物力, 期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施昭彰認為: 台灣仍存在鮮銷水果產業可資開拓之優勢, 包括: (1)全球水果生產存在南北季節差異. 立足台灣放眼世界可資利用發展之空間極大, 台灣可以小而美, 小而強, 以小博大. (2)台灣資訊能力足, 企業彈性大, 行銷手法新, 可充分發揮天然及人力條件創新產業, 開拓國內外市場. (3)加入世界貿易體系之後, 國內農業經濟環境及體質需重新調整規劃, 可將年輕高知識失業人力重加訓練投入生產, 為農業經濟發展, 提供新動能, 此刻反而是農業再出發極為有利契機.

 

他建議我國農民應選擇未來具發展潛力之重點水果鮮銷產業其必須符合至少以下條件之一: (1)開放國外產品進口後, 仍具備強大競爭優勢, 可迴避競爭或不怕競爭者. (2)具備品種, 季節, 地理環境及特殊技術之保障性. 以品質, 產期優勢可長期擁有產業競爭者. (3)因擴大栽培, 除品質外尚可取得價格優勢者.

 

發展重點鮮銷水果產業初步應以內銷為主, 並選擇潛力者逐步發展內, 外銷體質俱佳產業, 長期則增加外銷比重. 他同時指出: 將來國內可發展的水果優勢為以下數種: 包括枇杷, 高接梨, 葡萄, 荔枝, 楊桃, 番木瓜, 芒果, 香蕉, 鳳梨及蓮霧, 而次要及一般研發產業包括草莓, , , , , 番荔枝, 龍眼, 印度棗, 番石榴等. 次要及一般研發產業甚至新興果樹產業如無花果, 櫻桃等則可針對產業之特殊發展性保留一討論之窗口, 以供隨時檢討, 有朝一日待條件成熟之時亦可躍居重點發展產業之林. (中時晚報 2001.12.17)

 

() 柿子的啟示

正是紅柿上市的季節, 雖然已近尾聲, 但是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紅柿子, 仍然令人垂涎欲滴. 其中又以台中摩天嶺的紅柿子最為珍貴, 好的柿子台北市價一斤要將近兩百元, 與一般的柿子價差近3. 這正是最好的例子, 說明了台灣農業的未來, WTO的壓力之下, 高品質, 高價格是台灣農業未來唯一的路.

 

我從不為台灣農業擔心, 因為數十年來, 台灣人不斷求新求變的習慣, 已讓台灣經濟幾度峰迴路轉, 每當暗無天日的時候, 就會有好的企業替台灣經濟走出柳暗花明的途徑.

 

WTO之後, 台灣農業的出路在大陸, 因為大陸沿海城市是最近的消費市場, 而整個沿海城市的總人口王少一億人(這指的是和台灣一樣高收入, 具有高消費力的族群), 如果台灣人喜歡一斤兩百元的紅柿, 黑珍珠蓮霧,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 經過適當的行銷推廣, 這些高品質, 高單價的農產品, 也會暢銷北京, 天津, 上海等大城市. 這一點只要看看高價商品在大陸金字塔頂端的消費群的瘋狂程度, 我們就知道購買力不是問題.

 

而真正的問題是三通. 台灣與大陸沿海高消費城市的時間, 空間及運輸, 都不是問題, 甚至具有高度的地緣優勢, 只是僵硬的台灣政府, 有私心的台灣政客, 別具用心的台灣領導人, 把政治阻隔在三通之前, 也把農民的利益置諸度外.

 

現在農民看不到大陸市場, 因為農產品經不起政治漫長的轉運過程, 可是聰明的農民在廈門辦過水果試銷會, 愛文芒果所受的歡迎, 傳達的是大陸市場的訊息. 現在台灣農業缺乏的是聰明的貿易商的大贍嘗試, 如何突破困境, 在上海辦一場台灣水果試銷會, 那麼台灣農民可以看到市場在哪裡, WTO之後的出路在哪裡, 三通對農業而言更為重要. (商業周刊 2001.12.24)

 

ttp:\\www.ag168.com| 玉田地有限公司|  電話: 0919278319傳真: 02-27644109| rdai@ms1.hinet.net


查閱其他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