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一路發20173  (2004/3/7)        主編: 方麗萍  

主題:    台灣農藥市場的下一步


 

2002年農業佔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僅為1.86%, 相較3年前降低25%,

10年前的一半. 1999年及1992年農業佔GDP分別為2.47%3.6%. 從事農業人

口由十年前的1百萬人減少至現在的70萬人,

 

WTO自由貿易壓力, 作物失去國際競爭力, 稻米開放等等負面因素, 作物種植

總面積由1992年的1089千公頃, 2002年減少22%850千公頃, 尤其水稻在

過去3, 下跌高達13%, 353,122公頃減至306,840. 果樹、蔬菜分別以2%

以上的面積成負成長, 尤其雜作及特用作物呈現萎縮最為顯著, 僅花卉略為成長

7%, 但該產業又只佔整體農業面積不到2%.

 

收入減少, 栽種面積萎縮, 農藥市場、傳統農業與夕陽為伍. 反過來, 非法走私之

偽禁農藥在無法統計的數字中被估計佔市面農藥3-4成之多. 一個80億的產業,

與農友息息相關的植保資材供應面, 下一個十年是如何走下去呢?

 

在德商服務十多年, 歷經公司多次合拼, 艾格福是有規模的歐化公司, 提供了麗

萍極佳的國際工作環境. 1988年前往支援大陸, 那時候台灣是國際化學農藥公司

的試金石, 常常是僅次於歐美, 即在台灣著手登記, 執亞洲的牛耳. 算起來, 1995

年左右應是個轉折點, 全球農藥企業一家接一家收購、合拼. 公司營業額當然驟

, 電腦擔起整合的角色, 身為總經理的我, 就得面臨一個頭痛的問題. 因為電

腦總是不留情地以百萬美金為營業單位, 以百噸為圖例, 台灣艾格福號稱世界第

二大農藥公司, 在台額業額亦不過2-3, 換算成美金, 天呀! 加上四捨五入,

報表空格上好不容易填上一位數, 已是萬幸. 1995年開始, 大陸的農藥尚未明朗,

在沒有基礎之下, 管轄大陸的經理人愛畫多大的餅就可多大, 小小的成長就是

100%. 外商不只管現況, 更在乎未來十年的預期. 台灣已有過去的歷史數據,

能勉強以5%穩定成長完成報表, 估計未來的年營業額, 但心中有數, 持平已是

不易. 在種種關卡下, 已覺察到台灣的優勢已逝.

 

為甚麼說得那麼遠呢? 主要是如同各行各業般, 外商已沒有太大的意願投資在

台灣農藥研發上, 一方面是取得登記耗資費時, 花了上百萬開發費用, 市場容量

非常有限. 昔日台灣市場以利潤取勝, 如今, 大陸走私貨已在外商取得登記証前,

先下手為強, 以低廉的單價, 夾著外商的聲勢, 以白標為新藥舖路, 舖一條沒有

回頭的路, 因為待外商花上2-3年的功夫, 成功登記, 產品已因濫用而產生抗藥

問題, 斷送優良產品的壽命!

 

麗萍具外商背景及用心形象, 爭取外國代理並不是件難事. 但尚記得玉田地爭取

窄域油的台灣總代理之時, 年輕的部長在首次見面即開宗明義地直說, 台灣市場

規模太小, 作物項繁雜, 登記費時費事, 公司從未想過在台灣登記及推廣. 身為

一個農藥人, 在農藥界已有24年的資歷, 真的感慨萬千. 該公司以雄厚的財力,

繼美國及澳洲之後, 即在東南亞各國大力推動, 因為該產品的特性符合大趨勢、

大未來. 因為台灣市場小而被邊緣化, 被忽略? 當然, 結果是令人振奮的, 玉田

地與供應商以良好的互動, 期盼藉玉田地的台灣豐厚經驗, 為窄域油鉤勒一個前

, 尤其有機農業上, 繼而將觀念轉嫁至日本及韓國. 但這是幸運的發展, 而不

是理所當然的事實呢. 外商及代理商沒有意願為新產品在台灣登記及使力, 農友

將失去選擇好產品的機會, 國內發展不能與世界接軌, 這是一個產業的紅色警

, 影響至為深遠.

 

在國內農藥哀鴻遍野之時, 業界寫下自律公約, 當然首先自清才可要求防疫局加

強偽禁農藥的取締. 目的是將破壞分子剷除, 希望還原那已失去的市場. 只是以

麗萍的愚見, 政府以有限的人力與經費下, 在短期之內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反過

, 應以更積極的態度與農藥產業共處, 僅希望農藥這行業尚能留得往菁英,

不是任其萎縮, 淘汰而歇業.

 

首先玉田地最感謝的單位是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各長官以其專業, 敬業的精神

與我們溝通及解決問題. 在過去一年中玉田地與其他同行一般在登記上屢次遇

到在國外原不是問題的問題, 而將產品推出之時間有所耽擱, 深深體會當農藥供

應商不是很有財力就是有毅力, 新公司撐不過三年, 也是打烊之時了. 再不然就

要有膽識, 游走灰色地帶, 不過真正的農藥人似乎寧可選擇前者努力緩步前進.

 

在一個自由的社會, 各行各業應順著其自由市場發展, 現在政府在農藥市場扮演

品管的角色, 而令整個行業停滯不前. 政府應將農藥的特點分為安全性及使用性

兩個層面. 安全性, 如細度與農友噴藥時呼吸有關, 影響健康, 主要成份是必然

需要確定其質與量, 不純物絕不可以違規等等. 反過來, 部份產品的理化性質只

是與農友在使用上的品質好壞有關而已, 這方面的特性應以自由市場來加以決

, 它是品質與價格決定其是否可以在競爭的市場上立足. 另一方面, 一分錢一

分貨, 農友有更多的選擇, 政府應更積極以安全教育層面上著力, 以期合理使用

農藥, 以維護農友, 環境及消費者的安全.

 

若政府以嚴厲的規範目的是塑造台灣為綠色矽島, 那是削足適履. 第一個新農

藥登記, 必須經過層層關卡才得以上市, 在保護8年後, 依法以合理之規範打開

登記為generic之門, 實對農友而言是利多於弊. 第二張証准予登記之後, 其後的

10, 甚至於20張証跟本是沒有差別的, 因已是自由市場上的公平競爭了.

目前核准益達胺的登記証最少10張以上, 但筆者相信益達胺年銷售量不會比過

往平均每年90噸有激增的情形, 因為generic不單是以較有競爭力的價格挑戰原

廠產品, 同時亦因為多種品牌之良性競爭下, 地下鐵水的利潤亦會被壓縮, 走私

意願減低. 筆者並不是希望將農藥登記之准核放寬而導致劣質產品氾濫, 而是提

供相關單位另一思維.

 

更何況, 很多守規則的優良廠商, 依據目前嚴厲的產品規格而在市面上遭到抽查

罰款, 花錢外, 對這些守法的廠商而言, 更是一種失去尊嚴的挫折. 在混亂的大

環境下, 政府抓黑幫確不容易, 不如花更多的心思為這個夕陽產業找出大方向,

如在農藥一路發20171期中, 已有那麼多種農藥在歐盟禁用, 相關單位如何關心

輔導, 又應如何在農藥殘留問題上著力, 開拓業界, 農友及消費者共贏的局面.

 

在全球綠色農業的巨浪裡, 國際公司大量投入基因轉植植物之開發上, 大陸農藥

的傾銷下, 台灣的化學農藥產業必須面臨更嚴苛的考驗. 何去何從? 適逢農糧署

的成立, 農藥主管之職權已由農委會農糧處轉至防疫局之時, 每個農藥人都寄以

重望, 期盼堅強的專業團隊, 扶持正在凋零的農藥產業不致沈淪.

http:\\www.ag168.com| 玉田地有限公司|  電話: 0919278319傳真: 02-27644109| rdai@ms1.hinet.net


查閱其他電子報